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小科普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科普知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下肢的以紫癜、溃疡坏死和结节为主的多形性皮损。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病因不明,可能的致病因子有感染、药物、肿瘤、化学物质(杀虫剂、除草剂、石油产品)等。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发病机制亦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好发于下肢和臀部,尤以小腿为多,亦可见于上肢和躯干,常对称分布。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损呈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水疱与血疱、糜烂溃疡、坏死和表浅小结节等,但以紫癜、溃疡坏死和结节为主要特征,皮损消退处留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自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部分有疼痛,尤其是在溃疡和结节处,可伴有低至中度发热、倦怠和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易迁延反复至数月甚至数年。

个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可累及肾、胃肠道、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相应表现,称为「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

实验室检查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发病初期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轻度减少、血沉增快,部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有类风湿因子低滴度阳性和补体水平降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严重者还可有贫血。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与过敏性紫癜相似,但有血栓形成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破碎(核尘)的程度更重。直接免疫荧光显示早期皮损处血管壁有IgG、IgM和C3沉积。

诊断和鉴别诊断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应与过敏性紫癜鉴别,后者皮损形态单一,主要为紫癜。

治疗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治疗应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致病原因。

药物治疗首选沙利度胺75mg-150mg/d或氨苯砜100mg-150mg/d;如皮损范围广泛、症状较重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5-30mg/d)或与沙利度胺等联合应用。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如有重要脏器损害者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合用效果优于单用激素,且可减少激素用量。还可予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辅助治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皮肤病诊断和监测的人工智能最新进展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斑秃治疗指南2012版

疥疮治疗指南

耳朵瘙痒可能因耳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