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梅毒-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梅毒螺旋体梅毒亚种苍白螺旋体(T. pallidum)通过性接触或孕期垂直传播引起梅毒。梅毒螺旋体侵袭性强,并且具有免疫逃避性。梅毒临床表现是由螺旋体复制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引起,可模仿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螺旋体潜伏期长,潜伏期患者无明显体征或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梅毒诊断相对较简单,长效青霉素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但梅毒感染渐趋严重,重新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中高收入国家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梅毒每年还造成发展中国家数十万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尽管一些低收入国家已经实现了世卫组织消除先天梅毒的目标,但HIV感染MSM人群中梅毒感染率惊人增长。需要强有力的宣传和社区参与,以确保梅毒在全球卫生议程上得到高度重视。需要更多的投资来研究男同性恋者中艾滋病毒和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改进诊断、更好的治疗、强化公共卫生措施以及疫苗。 简介 梅毒是一种是由密螺旋体属-梅毒密螺旋体一种亚种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 )引起的一种性病(图1)。梅毒密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常称为梅毒螺旋体,具有多个亚种,可引起梅毒。梅毒螺旋体由四个亚种组成,每一种都能引起不同的疾病。 T. p. pallidum ,引起性病梅毒 T. p. endemicum,  引起非性病地方性梅毒,也叫地方性梅毒,或称贝耶病 T. p. pertenue,  引发雅司病 T. p. carateum ,引起品他病 这些病原体在形态和抗原上无法区分。然而,它们可以通过发病年龄、主要传播方式、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和通过胎盘的能力以及基因组序列来区分,但是准确性仍待商榷。基因组序列突变的分析表明,雅司病和性病梅毒的病原体起源于数千年的非洲。这些发现反驳了所谓的哥伦布假说,该假说认为哥伦布的船员在 15 世纪末将性病梅毒从美洲传入西欧。 梅毒的起源和历史 图1.  苍白密螺旋体( 看不到图点这个 ) 梅毒螺旋体由由围绕周质空间的脆弱外膜(outer membrane, OM) 、肽聚糖(peptidoglycan)-细胞质膜复合物和原生质(protoplasm)圆柱体组成。由围绕周质空间的脆弱外膜(OM)、肽聚糖(peptidoglycan)-细胞质膜复合物和原生质(protopl

COVID-19 疫苗接种对炎症性皮肤病和其他皮肤病的影响

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已批准四种新冠疫苗:2 种病毒载体疫苗(阿斯利康:AZD1222,强生公司:Ad26.COV2)和 2 种 mRNA 的疫苗(辉瑞:BNT162b2 和莫德纳: mRNA-1273)。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不良事件已多有报道。本文介绍了新冠疫苗对皮肤疾病的常见影响。 简介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人的健康、全球经济和生活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减少感染的传播。 在采取的多项策略中,疫苗接种是主要应对策略。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质疑,例如发展速度快、推出速度慢于预期以及保护期限的不确定性等。此外,人们还对疫苗的作用机制表示担忧。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已批准四种疫苗:2 种病毒载体疫苗(阿斯利康:AZD1222,强生公司:Ad26.COV2)和 2 种 mRNA 的疫苗(辉瑞:BNT162b2 和莫德纳: mRNA-1273)。此外,其他国家还批准了其他疫苗。 疫苗接种使 COVID-19 大流行时期得以克服,并被证明是控制和预防 COVID-19 大流行、疾病进展、住院治疗和死亡率的最有效武器。与其他疫苗类似,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也有报道,如头痛、腹泻、肌肉酸痛、疲劳、注射部位疼痛或发红、发烧、寒战等。全球范围内,大多数不良事件都是轻度的、自限的,并且持续时间短。 便是据报道,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皮肤反应。这些皮肤的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很少能看到。事实上,全球大规模疫苗接种导致了一些最初未被识别的皮肤病反应的报道。然而,这些反应的临床意义以及该 AE 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概述了调查有关 COVID-19 疫苗接种后皮肤反应(主要是炎症性皮肤病)的现有文献,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并了解这些皮肤病状况。 银屑病 银屑病 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多达 3%。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有关,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2 和 IL-23 。 生物制剂 的引入使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发展。 COVID-19 大流行后,对于接受全身疗法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已证明了 COVID-19 疫苗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已经制定了疫苗接种和治疗 指导方针

皮肤病诊断和监测的人工智能最新进展

皮肤病患病率高,影响全球1/3的人口,造成重大的医疗负担。深度学习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处理皮肤图像进行预测来优化医疗保健工作流程。深度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是通过皮肤病变分类检测癌症,但是皮肤病有超过 2000 种疾病,这些疾病人工智能应用较少。其中研究最多的疾病是痤疮、银屑病、湿疹、玫瑰痤疮、白癜风、荨麻疹。AI在诊断这些疾病时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不同的敏感性。AI诊断痤疮(94%)、红斑痤疮 (94%)、湿疹 (93%) 和银屑病 (89%) 的准确性较高。银屑病(93–100%)、湿疹(88%)和痤疮(67–86%)的严重程度分级准确度最高。但是目前的AI研究仍存在某些局限性。 COVID-19 大流行加速了医疗保健的数字化,导致了「大数据」的积累,所谓「大数据」不仅因为其数量巨大,而且还因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此类数据的可用性和计算能力的进步为利用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彻底改变医疗保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ML) 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它使用计算模型根据训练数据集执行智能预测,无需直接人工干预。近年来,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DL) 已成为 ML 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深度学习受人脑信息处理模式的启发,基于从大数据中学习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一般来说,深度学习研究中使用 3 种类型的数据集:训练、验证和测试。训练数据集用于派生深度学习模型,其中算法被「拟合」以执行特定功能。然后使用验证数据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同时微调其架构。测试数据集提供了模型的最终评估。 人们对深度学习医学应用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放射、眼科、病理学和皮肤病学领域。皮肤科在使用深度学习增强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医疗保健效率并降低成本。深度学习研究的一个主要焦点是协助临床医生根据图像诊断皮肤癌,荟萃分析发现 AI 诊断黑色素瘤的准确性与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相当。 本文介绍使用深度学习图像分析系统诊断和评估皮肤疾病严重程度最新进展。 结果 总体而言,AI研究最多的皮肤疾病是痤疮、银屑病、湿疹、玫瑰痤疮、白癜风和荨麻疹。最常见的皮肤病类别是炎症性、毛囊性、色素性和感染性疾病。 深度学习算法主要是为了疾病诊断而开发的,而不是严重性评估。诊断深度学习算法最常用于治疗痤疮、银屑病和湿疹。疾

大疱性皮肤病诊疗最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上异质性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和/或黏膜出现水疱或糜烂。近年来,多国治疗指南更新了疱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介绍一下世界上多个疱病诊疗最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s, AIBD)是典型的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可直接作用于皮肤和/或黏膜,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因继发感染、酸碱失衡危及生命 。 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和/或黏膜的红斑、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 AIBD的自身抗体针对皮肤的结构蛋白,引起相应的结构改变。如天疱疮主要是针对连接相邻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的桥粒蛋白,类天疱疮主要是针对连接表皮/上皮和真皮/固有层的基底膜区蛋白质。图1)。 图1: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自身抗原的示意图。BP180,XVII型胶原蛋白;BP230,肌张力蛋白;Dsg、桥粒芯糖蛋白;Dsc、桥粒胶蛋白。 原图 流行病学 AIBD 的发病率因地理区域和人群的不同而显著不同 。大疱性类天疱疮迄今仍是德国和中欧最常见的 AIBD (表1),几十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神经系统疾病增加和某些药物有一定相关性,另外也可能与人们对该病认识增加,很多非典型疾病得到有效诊治有关。 表格 1 :疱病发病率和患病率 疾病 发病率 / 百万人口 / 年 2014 年德国患病率 / 百万 寻常型天疱疮 0.5–6.8 ;德国: 1.0 94.8 落叶型天疱疮 < 1 10.0 大疱性类天疱疮 6.1–42.9 ;德国: 19.6 259.3 粘膜类天疱疮 0.8–2 24.6 线性 IgA 病 0.25–1 儿童 24.3  妊娠类天疱疮 0.08–2 ;德国: 2.0 女性 13.6  抗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斑秃治疗指南2012版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

Stevens Johnson综合征,TEN和SSSS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HIV感染者应预防性使用复方新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