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脱发勿惊慌 作者: brainu 时间: 十二月 08, 2017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都是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可是分娩后不久,头发一把接一把地掉,很是让人郁闷。产后脱发在孕妇中比较常见,常常发生在产后 2-6 个月,每个妈妈脱发的轻重程度也会不一样,脱发部位大多在头部前 1/3 处和前后发际线。额头两侧的脱发会显得明显,有的妈妈的头发整体感觉变得稀疏枯黄,很多妈妈担心这样掉下去迟早「谢顶」。其实产后脱发是暂时的生理现象, 大多数的脱发也不需要治疗。 激素变化有关系 头发的更新速度是受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的。怀孕时妈妈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头发寿命延长,脱发速度也会变慢,所以女性朋友会感觉自己的头发在孕期乌黑浓密。而生完宝宝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开始逐渐下降,于是产后就加速进入了脱发期,大批在妊娠时期「超期服役」的头发便纷纷「退役」。随着产妇内分泌水平的逐渐恢复,脱发会自行停止,一般在产后 6 个月左右即可恢复。如果产后脱发严重,或 6 个月脱发现象仍未停止,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预防功课要做好 心情舒畅、保证睡眠 产后脱发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新妈妈不必有思想负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照顾宝贝和打理家务不要过于劳累;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产妇需注意加以克制;适度的性生活会让产后妈妈容光焕发,激素更易调整回来。 饮食合理,营养健康 产后新妈妈不要过早节食减肥。节食减肥会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缺乏,从而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和代谢,使头发枯黄、易断和脱落。同时也不要盲目进补,造成体内热量过剩,反而不利于头发复生。需注意饮食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海产品、豆类、蛋类,少吃过于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食肉类等酸性物质,妨碍头发的健康生长。 科学洗发,日常护发 健康毛发的前提就是清洁。产后头发比较油,新妈妈需摒弃月子内不洗头发的陈规陋习,建议每周用中性洗发液洗头一次在洗发后最好再用一些含水解蛋白、毛磷素的护发素,以防止头发干涩、分叉和打结,需提醒一定用清水冲洗干净头皮,以免受到残留物刺激而加重脱发。洗发后用干发帽自然吸干头发上的水分,不宜用毛巾用力搓擦。半年内不要烫发。避免使用塑料、尼龙梳子,平时可以用指腹在头皮轻柔按摩,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头发生长。 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如脱发严重,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口服谷维素、维生素 B1、B6、A 及铁、锌剂、钙剂以及激素类药物等。也可服用一些补血类中 阅读全文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 作者: brainu 时间: 九月 05, 2013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介绍了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的常见原因及如何判断是恶性肿瘤。 前面我们介绍过 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及如何判断是否恶性肿瘤。颈部是皮下结节或者肿块高发部位,虽然在前面的文章已介绍过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的常见原因判断,但是相对较简单。因此有必要详细说明一下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引起的原因及如何判断是否恶性肿瘤。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多由颈部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引起,颈部是浅表淋巴结分布最多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颈部的浅表淋巴结群。 颈部浅表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 颈部浅表淋巴结是浅表覆水难收结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根据分布区域不同,一般可分为耳前、耳后、枕后、颏下、颌下、颈前、颈后和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浅表淋巴结是不易触到的,但是当淋巴结肿大时就可以触及到浅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感染,中医也叫「上火」。另外恶性肿瘤也可以引起淋巴结的肿大。 颈部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颈部皮下结节多数都是良性的,但是有时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恶性肿瘤引起。下面分部位介绍一下颈部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下巴(颌)处皮下结节或肿块 下巴处皮下结节多数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引起。一般是颏下和颌下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部、颈部、甲状腺、眼睛和头皮的感染都可以累及下巴淋巴结群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是单侧,也可以双侧同时肿大。 下颌角皮下结节或肿块 下颌角处皮下结节常见原因多是由于下颌浅表淋巴结肿大起,舌、扁桃体、耳廓或腮腺的感染是引花粉囊此处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耳前皮下结节或肿块 耳前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耳前淋巴结肿大引引起。多是由于耳部的感染,尤其是外耳道的感染引起,有时头皮的感染也可累耳前淋巴结。 耳后皮下结节或肿块 耳后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由于耳后淋巴结肿大引起。导致耳后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多是耳部的感染,有时也可能是头皮的感染。 颈前和颈后皮下结节或肿块 颈前或颈后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由于颈前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引花粉囊。感染是引花粉囊上述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但是,如果双侧淋巴结同时肿大,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引起。 右铡锁骨上皮下结节或肿起 右侧锁骨上皮下结节或肿块会由锁骨 阅读全文
HPV 不仅仅能引起尖锐湿疣和宫颈癌 作者: brainu 时间: 十月 19, 2016 我们都知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可以引起尖锐湿疣和宫颈癌,但是现在研究发现,HPV 除了能引起上述两种疾病以外,其他多种肿瘤还与 HPV 感染有关。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 HPV 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现在推荐 11-14 岁的男孩和女孩都要接种 HPV 疫苗,这样可以防止将来发生尖锐湿疣和宫颈癌。但是 HPV 除了能引起这两种我们熟知的疾病以外,还有很多疾病与 HPV 感染有关,尤其是现在研究发现,很多癌症的发病与 HPV 感染有关。 根据 CDC 和美国癌症协会,HPV-16 和 HPV-18 是引起 HPV 相关癌症最常见的两种亚型。甚至 HPV-16 在很多肿瘤中所起的作用比在宫颈癌中都要重要。现在研究发现 HPV 感染与头颈部的肿瘤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是不管是否肿瘤与 HPV 感染有无关系,治疗上都没有差异,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治疗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肿瘤的大小 肿瘤发生的部位 肿瘤的病史长短 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 患者的期望值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肿瘤的治疗是否要考虑有无 HPV 感染。大约 30%-40% 的头颈部肿瘤多是 Ⅰ/Ⅱ 期患者。这些患者一般多采用单一的抗肿瘤方法,如单纯的放疗或者手术治疗。HPV 所引起的肿瘤对放疗或者顺铂化疗尤其敏感。 现在已批准加卫苗(Gardasil)和 9 价加卫苗(Gardasil 9)(默沙东公司生产)用于预防 4 种 HPV 亚型,HPV-6,HPV-11,HPV-16 和 HPV-18。随着这些疫苗的应用,医生希望将来 HPV 相关的肿瘤发病率会逐渐下降。 一项包括 5000 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卉妍康(Cervarix)(葛兰素史克生产)可以减少口腔 HPV 感染的机率达 90% 以上。但是疫苗只在感染前接种有效。因此对于已发生 HPV 相关肿瘤的患者再接种疫苗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 HPV 疫苗可以参阅 百度百科 相关介绍 尖锐湿疣也是由 HPV 感染引所的性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如果一方感染 HPV,另一方感染感染 HPV 的机率就大大的增加。因此作为男女双方,检测 HPV 并及时预防是比较有效防止尖锐湿疣的方法。对于感染 HPV 的女性来说,应该常规的巴氏涂片检查,如果是男性,就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因此迄今也没有有效可信的 HPV 筛查方法。 及时的预防了是 阅读全文
英国研制出一种可以快速诊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芯片 作者: brainu 时间: 十二月 04, 2017 假设你得了一种严重的咳嗽,喉咙生疼,难以说话,无法入睡。如果去医院就诊 ,医生此时面临一个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你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这听起来可能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已超出了个人的健康状况概念,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整个健康。如果医生误诊了,本是病毒感染却认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会开具抗生素,但是这个决定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你不会从疾病中较快的恢复过来,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同时,这种抗生素使用不当只会进一步加剧细菌的耐药性。细胞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危机。 现如今由于全球几十年来滥用抗生素,每年有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当然耐药菌的产生除了滥用抗生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许多国家,农民和养殖户有的使用抗生素,他们把抗生素加到牲畜饲料中, 这样牲畜就较少生病。而且制药厂也往往无法妥善处理工业废物,结果使抗生素注入河流。这种情况在亚洲尤其严重。 禁止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如今迫切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面对一个难题:如何快速区分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还是病毒感染引起。 由工程师、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制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芯片,可以使用一滴血验证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这一科研成果大面积使用,将会有助于减少误诊,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的5年内可以把该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现已完成了动物实验,并且在医院内进行了验证试验。 该项目的负责人利兹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Leeds University’s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Christoph Wälti教授说:「下一阶段将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Wälti强调该芯片不会告诉全科医生 患者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它仅仅会告诉医生患者有没有感染病毒,因此决定是否能使用抗生素」。全科医生根据患者感染的器官从而决定开具何种抗生素。另一方面如果芯片表明是病毒感染,医生就会因此不开具抗生素。 以往医生判断患者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也有相应的一些检查,如血常规和一些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但是这些检查都有共同的弊端,那就是耗时太长。总不能让患者早上来了,下午再取结果,甚至第二天才能得到结果吧。此时患者的疾病痛苦不说,有时候接诊医生已经换了。但是该设备不仅检测方便,而且需时很短,通常只需数分钟内即可提供诊 阅读全文
输液危险!这些病不需要打点滴! 作者: brainu 时间: 十一月 14, 2017 感冒发烧去医院挂个水;头疼拉肚子去医院挂个水;身体虚弱想补补去医院挂个水;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很熟悉呢!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啊!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有一点小病就想去医院输液?甚至还认为,吃药不如打针好得快!错了!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在各种给药方式中风险最大! 输液不良反应高 输液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口服药的不良反应。容易发生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肺水肿。 输液不一定好的快 和口服药相比,输液并没有多少优势,不一定会加快病情好转。 输液等于小手术,费用还贵 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国外视输液为小手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2.5至3.3瓶。过度输液,增加医药费用支出,就医时间延长,加重患者负担。 输液中抗生素的滥用 在我国的门诊输液处方中,80%以上涉及到抗生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人体细菌耐药,输液太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 什么情况才真正需要输液 吞咽困难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近日广东省卫计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了门、急诊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清单。 这53种疾病统统不需要输液! 内科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高血压亚急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 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轻度结肠炎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急性膀胱炎 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单纯的房早、室早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