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病简介

一提起结核,多数人想到的是肺结核,也叫「痨病」,鲁迅先生的作品『药』就描写了一个肺结核的孩子,为了治疗结核而吃血馒头的故事。其实结核不仅仅是肺结核,在皮肤病中皮肤结核也是一类重要的疾病,而且现在并非少见病。

皮肤结核病(tuberculosis cutis)是由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所致的慢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皮肤结核病可为人型结核杆菌或牛型结核杆菌所致。感染途径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前者主要经皮肤黏膜轻微损伤直接感染,后者则由体内器官或组织已存在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到皮肤。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及机体对某些菌体成分产生的超敏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分类

由于感染结核杆菌的数量、毒力、传播途径的不同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外源性接种所致:如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疣状皮肤结核。

2.内源性扩散或自身接种所致:如瘰疬性皮肤结核、腔口部皮肤结核等。

3.血行播散至皮肤:如寻常狼疮、急性粟粒性皮肤结核等。但是现在对于寻常狼疮是否有结核杆菌引起尚存在争议。

4.结核疹:如硬红斑、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瘰疬性苔藓等。
主要临床类型及其表现

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

寻常狼疮最常见。好发于面部,其次是颈部、臀部和四肢。

皮损初起为鲜红或褐红色粟粒大小的结节,触之质软,稍隆起,结节表面薄嫩,用探针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探针贯通现象);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苹果酱现象)。

结节可增大增多并相互融合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性损害,直径可达10-20cm,表面高低不平,可覆有鳞屑。

结节可自行吸收或溃破后形成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皮损,与陈旧皮损并存,是本病的另一个临床特征。

本病呈慢性经过,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不愈。

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verrucosa cutis)

疣状皮肤结核多累及成年男性的手背、指背,其次为足、臀、小腿等暴露部位。

皮损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紫红色质硬丘疹,单侧分布,丘疹逐渐扩大可形成斑块,表面增厚,粗糙不平可呈疣状增生,皮损表面有较深沟纹相隔,挤压时可有脓液从裂隙中渗出。

皮损中央逐渐结痂脱落,留有萎缩性网状瘢痕,边缘的痂或鳞屑逐渐向外扩展形成环状或弧形边缘,外周绕以暗红色晕,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四周红晕成为「三廓征」。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其他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硬红斑、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

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各型皮肤结核的共同特征是聚积成群的上皮样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心可有干酪样坏死。

2.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仅说明过去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灶。

3.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病灶征象。

4.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或组织切片行抗酸染色,可发现结核杆菌,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和PCR检测结核杆菌DNA。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寻常狼疮有时需与盘状红斑狼疮进行鉴别,疣状皮肤结核应与疣状扁平苔藓及着色芽生菌病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患者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同时对易感人群普遍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皮肤结核的关键。

皮肤结核病需内用药物治疗,应以「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为原则,通常采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6个月。

常用药物及成人剂量为:

① 异烟肼:5mg/(kg·d),或300mg,每日1次;

② 乙胺丁醇:15mg/(kg·d),或750mg,每日1次,顿服;

③ 链霉素:1.0g/d,分2次肌注,或750mg/(kg·d),用前作皮试,用药后应注意听神经损害;

④ 利福平:450-600mg/d,顿服。

参考文献: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反应停:五十年恩怨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

口腔卫生差更易感染HPV

药疹小科普

婴儿可能会对出生前所听到的东西有记忆-胎教新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