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置深度 作者: brainu 时间: 十一月 09, 2013 了解水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置深度同样对理解水疱性皮肤病有很大帮助,现总结如下。 评论 大疱性皮肤病是什么疾病 - 皮肤科医生2014年5月20日 06:04:00[…] 根据组织病理学水疱所在部位,又可分为「表皮内水疱病」和「表皮下水疱病」。详见水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置深度 […]回复删除回复回复添加评论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欢迎交流指正
反应停:五十年恩怨 作者: brainu 时间: 七月 31, 2013 一种名叫「反应停」的药物曾经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但事过境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也许到了重新评价反应停的时候了。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在我国,反应停已经悄悄地改名换姓,并被用于临床治疗。 孕妇的理想选择? 1953年,瑞士的一家名为Ciba的药厂(现药界巨头瑞士诺华的前身之一)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反应停」的药物。此后,Ciba药厂的初步实验表明,此种药物并无确定的临床疗效,便停止了对此药的研发。 然而当时的联邦德国一家名为Chemie Gruenenthal的制药公司对反应停颇感兴趣。他们尝试将其用做抗惊厥药物以治疗癫痫,但疗效欠佳,又尝试将其用做抗过敏药物,结果同样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员在这两项研究过程中发现,反应停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眠的作用,而且对孕妇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此后,在老鼠、兔子和狗身上的实验没有发现反应停有明显的副作用(事后的研究显示,其实这些动物服药的时间并不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便于1957年10月1日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 此后不久,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 到1959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但是在美国,因为有报道称,猴子在怀孕的第23到3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评审专家极力反对将反应停引入美国市场。最终,FDA没有批准此种药物在美国的临床使用,而是要求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多么明智的决定!)。 令人恐怖的副作用 到了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其实早在1956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因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而导致耳朵畸形的婴儿就出生了,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1961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大街妇产医院的麦克布雷德医生发现,他经治的3名患儿的海豹样肢体畸形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反应停有关。麦 阅读全文 »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 作者: brainu 时间: 九月 05, 2013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介绍了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的常见原因及如何判断是恶性肿瘤。 前面我们介绍过 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及如何判断是否恶性肿瘤。颈部是皮下结节或者肿块高发部位,虽然在前面的文章已介绍过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的常见原因判断,但是相对较简单。因此有必要详细说明一下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引起的原因及如何判断是否恶性肿瘤。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多由颈部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引起,颈部是浅表淋巴结分布最多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颈部的浅表淋巴结群。 颈部浅表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 颈部浅表淋巴结是浅表覆水难收结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根据分布区域不同,一般可分为耳前、耳后、枕后、颏下、颌下、颈前、颈后和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浅表淋巴结是不易触到的,但是当淋巴结肿大时就可以触及到浅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感染,中医也叫「上火」。另外恶性肿瘤也可以引起淋巴结的肿大。 颈部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颈部皮下结节多数都是良性的,但是有时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恶性肿瘤引起。下面分部位介绍一下颈部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下巴(颌)处皮下结节或肿块 下巴处皮下结节多数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引起。一般是颏下和颌下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部、颈部、甲状腺、眼睛和头皮的感染都可以累及下巴淋巴结群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是单侧,也可以双侧同时肿大。 下颌角皮下结节或肿块 下颌角处皮下结节常见原因多是由于下颌浅表淋巴结肿大起,舌、扁桃体、耳廓或腮腺的感染是引花粉囊此处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耳前皮下结节或肿块 耳前部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耳前淋巴结肿大引引起。多是由于耳部的感染,尤其是外耳道的感染引起,有时头皮的感染也可累耳前淋巴结。 耳后皮下结节或肿块 耳后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由于耳后淋巴结肿大引起。导致耳后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多是耳部的感染,有时也可能是头皮的感染。 颈前和颈后皮下结节或肿块 颈前或颈后皮下结节或肿块多是由于颈前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引花粉囊。感染是引花粉囊上述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但是,如果双侧淋巴结同时肿大,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引起。 右铡锁骨上皮下结节或肿起 右侧锁骨上皮下结节或肿块会由锁骨 阅读全文 »
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作者: brainu 时间: 七月 30, 2013 皮下结节由于位于皮下,不可见,常由不经意间触摸到。因此,对此皮下结节多数人比较恐惧。当触及到皮下结节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可能是「是不是恶性肿瘤」?或者是「会不会恶变」?实际上多数的皮下结节疾病都是良性疾病,并非恶性 肿瘤 ,也多不会有恶变倾向。但是,部分皮下结节疾病却的确是恶性肿瘤,或者会恶变。因此,了解皮下结节常见疾病对于平常人就显得比较重要,一可以消除恐惧,二可以判断是否有恶变,早早的采取措施以取得更地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讨论一下皮下结节常见疾病以及处理方法,以期为大家提供最基本的知识。 皮下结节常见原因 脂肪瘤:脂肪瘤可能是皮下结节最常见的原因。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身各部位。摸上去脂肪瘤是扁平的皮下结节,部分可能是球形。质地较软,如果脂肪瘤较大,界线可能较模糊。活动良好,可以轻易的推动。脂肪瘤表面的皮肤正常。脂肪瘤多无自觉症状,无触痛或压痛。 囊肿:囊肿包括的范围很广,但多数是皮脂腺囊肿。囊肿由于内含液体,由此多数较软,形状多为球形。因有囊壁包裹故边缘光滑整齐,与周围组织粘连少,故触之光滑有弹性及囊性感。囊肿表面皮肤多呈正常皮色。一般发展有限局性不会无限扩大造成局部压迫症状。 脓肿:脓肿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在局部同致病微生物斗争的结果。脓肿触之如同囊肿,但是有触痛,表面皮肤会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 淋巴结:浅表淋巴结一般不会触及到,但是当有炎症时,浅表淋巴结多数会增大。常见增大的淋巴结多位于颈部,耳前、耳后、颏下以及腹股沟区。质地较韧,活动可。由于淋巴结增大多是炎症反应的结果,因此,多数会伴有触痛。但是,部分淋巴结增大是由于恶性肿瘤引起,如淋巴瘤,淋巴结增大很明显。但是如果是恶性肿瘤引起的浅表淋巴结增大,多数无触痛。且活动差,不易推动,与周围组织黏连。 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本质上也是一种囊肿,因此其符合囊肿的一般表现。多位于活动频的关节周围,如指关节、腕关节等。腱鞘囊肿会随着关节的活动而活动,当触及腱鞘囊肿时,再活动相应的关节,会发现腱鞘囊肿随着运动。腱鞘囊肿会导致其累及的腱鞘活动时疼痛。 恶性肿瘤:虽然皮下结节恶性肿瘤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部分恶性肿瘤也会导致皮下结节。恶性肿瘤导致的皮下结节多数与周围组织黏连,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可正常或异常,严重时会出现糜 阅读全文 »
药疹小科普 作者: brainu 时间: 四月 13, 2014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使用、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随着新药不断面市、用药人群不断增多及滥用药物愈演愈烈,药疹发生率不断增高。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尚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个体因素 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药物因素 绝大部分药物都可能导致药疹,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如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比头孢菌素类更易引起药疹。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 ① 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以青霉素为多见,包括半合成青霉素、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②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等; ③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其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 ④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 ⑤ 各种生物制剂。其他如抗痛风药物、抗甲状腺功能药物和吩噻嗪类药物引起药疹也不少见。 发病机制 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超敏反应机制和非超敏反应机制两大类。其中以超敏反应机制占多数。 超敏反应机制 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一种药物激发超敏反应的能力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包括药物的分子特性、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免疫遗传背景及接受药物时个体的状况等。大分子药物(如血清、疫苗及生物制品)本身即为完全抗原,而多数小分子药物属半抗原,需在机体内与蛋白等载体结合为完全抗原后,才能激发超敏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既可以是药物原形,也可为其降解产物、赋形剂甚至杂质。 各型超敏反应均可发生于药疹,如Ⅰ型(荨麻疹型药疹)、Ⅱ型(紫癜型药疹)、Ⅲ型(血管炎型药疹)、Ⅳ型(剥脱性皮炎、麻疹型或湿疹型药疹),此外还有一些药疹类型由未知类型超敏反应介导,如如光敏性药疹、药物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 与超敏反应机制有关的药疹具有如下特点: ① 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②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服药者; ③ 皮损及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 阅读全文 »
如何有效正确的描述皮肤病的皮疹 作者: brainu 时间: 二月 24, 2014 皮肤病的皮疹描述非常重要,无论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对于皮肤科医生来说,有效正确的描述皮肤病的皮疹都可以使疾病的诊治和病案交流方便快捷。 有的皮肤病医生描述皮疹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要说其他人看,就是自己过段时间再看都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皮疹了。 皮疹的描述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 先定部位 哪个地方发生的皮疹。 皮肤病很多的发病部位有特征性,有的根据发病部位就可以猜上几分。 如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部位,嘴角又是最好发的部位。而如果发生于生殖器,那就是生殖器疱疹。 再定疹形 定完部位,就该描述皮疹了。描述皮疹也有一定顺序,这个顺序不是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一般顺序如下。 颜色 因为颜色可能是人第一眼最可能注意的特点,因此先描述颜色为好。这个皮疹是什么色的,红的,淡红,褐色,淡褐色,也可以使用淡红色至淡褐色来说明颜色的变化区间。 大小 这个皮疹有多大。皮肤科常用事物来说明皮疹的大小,如针尖大小,黄豆大小,花生大小,鸽蛋大小,鸡蛋大小等。 这虽然不准确,因为都是蛋儿,也有大小不同。你所见到的蛋和我所见到的蛋可能就差距很大。即使同一个人使用同一事物描述,也可能存在着误差很大。 因此有人建议使用确切的cm数描述更准确,但是大家对于事物来说可能接受的时间比较长了,因此使用更广泛一些。 数量 下面该数量了,是一个还是多个,是少量还是大量,或者全身都是。但是少量和大量之间有无确切的数字说明,可能没有。多少是少量,多少是大量,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说明。 疹形 重点来了,主角出场了。 到这时该说明一下这个皮疹到底是啥了。是丘疹、斑疹、风团、紫癜,或者其它什么皮疹。 正确的描述皮疹类型很重要,因为很多皮肤病单纯的靠皮疹类型就可以正确诊断。 如荨麻疹,就是典型的风团,过敏性紫癜就是紫癜或瘀斑。 分布 这些皮疹是如何分布的,是散在分布还是密集分布,或是特定的分布形态,如带状。是对称性分布还是单侧分布。 皮疹的分布特点对于皮肤病的诊断也很重要。 如带状分布很可能是带状疱疹。湿疹皮炎多是对称性分布,而真菌感染性疾病多是单侧分布等。 客观症状 好吧,皮疹描述到上面可能有人觉着完了。其实不然,摸过没有?是硬的还是软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在的,是平滑的还是粗糙的。这些客观的感染症状对于皮肤疾病的诊断也很重要。一个软硬度,一个深浅,一个活动度就可以排除一些疾病。 因此,对于皮肤病要摸一摸。 自觉症状 有了 阅读全文 »
[…] 根据组织病理学水疱所在部位,又可分为「表皮内水疱病」和「表皮下水疱病」。详见水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置深度 […]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