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的治疗进展

腋臭是由位于腋窝的大汗腺排泄的不饱和支链脂肪酸被腋窝皮肤的细菌代谢产生独特的气味。腋臭患者通常腋窝汗腺组织数量和体积增加。扩大的腺腔含有更多的分泌细胞,导致汗液分泌增加。据调查,中国人腋臭患病率为 6%,白种人的患病率高达 90%,非洲人后裔的患病率高达 99.5%。 

腋臭的治疗有很多,如局部药物、注射疗法、光疗和其他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腋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腋窝含有大量的大汗腺,这些腺体最初分泌的汗液是无菌的。然而,与产气荚膜梭菌等微生物相互作用后,汗液中的有机成分会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氨,从而产生腋臭独特的气味。此外,研究发现 ABCC11MRP8) 基因在腋臭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ABCC11 在定位和表达于汗腺,亚洲人中流行的一种常见的 538G-A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导致腋臭发病率很低。 

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主要是去除大汗腺、抑制汗液分泌和抑制细菌生长。这些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非手术干预和手术干预。

原发性腋臭的特征是由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引起的出汗过多引起。但是有些人由于身体疾病而出汗增多,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失调、精神疾病和更年期激素失调等,这种情况被称为继发性腋臭。

腋臭的诊断标准一般分为 0 级、1 级、2 级、3 级等(表 1)。

1:腋臭的分级

0

汗液过多,无异味

1

剧烈运动后产生异味,可自己闻到

2

日常活动后出现异味,近距离可闻到

3

无活动时可出现异味,远距离可闻到


对于出现轻度腋臭(0 级和 1 级)的患者,鉴于其成本效益和疗效,药物或注射疗法是可行的选择。中度腋臭(2 级),建议进行激光治疗或手术干预。重度腋臭(3 级),建议手术治疗。

腋臭的非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经济方便,无明显不适,发生并发症和副作用的风险更低,患者的接受度高。主要适用于出汗过多或有轻微气味的患者,但局部外用药物不能治愈腋臭,且对中度至重度腋臭无效。

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和其他问题。表 2 概述了当前药物治疗腋臭的机制。

2:腋臭的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

治疗机制

优点

缺点

除臭剂

降低脂肪酸气味

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舒适度高

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刺激

香料

消除或掩盖气味

/杀菌剂

抑制或杀灭产生气味病原菌

止汗

抑制汗液分泌

激素

干扰脂蛋白或雄激素分泌

除臭剂

除臭剂是一类常见的局部应用药物,其作用是中和和减少异味脂肪酸的影响,有效消除异味。 Takeshi 等人开发了一种白色活性炭,可吸附异味,从而有效减少腋臭。然而,该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香料

香料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中和或掩盖难闻的气味,或将臭味转化为好闻的气味。

然而,含有人造香料的除臭产品可能引起过敏,并可能对皮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Lam 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柠檬治疗腋臭的疗效。虽然柠檬可掩盖气味和酸碱中和作用,可以减轻某些胺引起的气味,但一些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刺等不良反应。

抗菌剂或杀菌剂

抗菌剂或杀菌剂主要用于抑制或杀灭导致腋臭产生的病原菌。 然而,这些抗菌剂不仅针对有害细菌,还会破坏正常皮肤菌群的生长,从而扰乱皮肤局部微生物平衡。皮肤与共生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使用关系,皮肤为菌群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皮肤菌群的生理活动有助于屏障保护。随着对皮肤微生物群的了解不断深入,人们研发了选择性调节皮肤菌群生长的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特别是针对引起异味的主要物种,而不会破坏常驻的皮肤细菌。

止汗剂

止汗药物可诱导小分泌腺管的机械阻塞,从而导致分泌腺小囊泡萎缩,最终抑制汗液排出,提供除臭效果。

常用的药剂有氧化铝、氯化铝和尿囊素基化合物。止汗药一般为酸性物质,可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发红等不良反应。为了规避这个问题,Lolla 等 人开发了一种新型吸湿材料丙二醇。这种材料在汗液接近汗腺出口时促进汗液蒸发,导致几无汗液。此外,它还在汗腺出口内形成天然凝胶状盐塞,有效阻挡进一步的汗液排出。通过利用这种技术,消除了外部金属盐密封汗管的必要性,从而防止了金属盐对皮肤造成的潜在刺激。 然而,该材料防止汗水排出的持续时间较短。

激素调节剂

大汗腺的分泌功能只有在青春期开始后才变得活跃。研究表明,顶泌汗腺的次级上皮细胞中存在雄激素受体,与正常水平的患者相比,腋臭患者的浓度更高。 这表明腋臭与体内雄激素受体的存在之间可能存在关联。Gregoriou 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应用外用甘氨酸-大豆类固醇复合物成功治疗腋臭,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蛋白或雄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恶臭化合物。

关于通过激素水平调节抑制或根除腋臭的研究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潜在应用。

注射治疗

药物注射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临床上有多种注射药物可供临床使用。然而,除了 A 型肉毒杆菌毒素外,大多数这些药物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来验证这些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A 型肉毒杆菌毒素

A 型肉毒杆菌毒素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轴突释放乙酰胆碱来发挥作用,从而阻碍乙酰胆碱介导的外分泌和大汗腺的分泌。因此,肉毒杆菌毒素可用于治疗腋臭和/或多汗症。 

肉毒素的治疗效果可持续 6-9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注射后约 2-4 天即可出现出汗减少和腋臭减轻。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起效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既方便又有效。但是除臭效果并非永久性,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获得持续的效果,治疗成本较高。此外,腋臭患者对 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初始反应性较低并不一定表明对长期治疗的反应低。

无水酒精

Han 等人对 165 例诊断为双侧腋臭的患者进行了经皮乙醇注射,大多数患者在 14.5 个月的随访期内表现出良好或良好的结果。Asilian 等 人对 30 例患者进行了透皮乙醇注射,其中 50%的患者预后都有显着改善,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方法具有多种优点,如操作简单、侵入性小、不留疤痕和恢复迅速。然而,如果发生外渗,使用无水酒精会带来局部皮肤坏死的风险,因此需要控制注射深度,另外该方法长期并发症有待研究。

硬化剂

硬化剂如聚桂醇、聚多卡醇等,通过注射到汗腺组织中,导致汗腺萎缩、闭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注射。

其他药物

中草药芍药素、5-氟尿嘧啶等多种制剂已被用于局部注射,旨在通过靶向汗腺或汗管进行破坏来治疗腋臭。

与外用药和手术干预相比,局部药物注射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安全性取决于所用药物类型和注射深度等因素。这些治疗的有效性差异很大,争议也较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口服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腋臭的口服药物主要依赖于抗胆碱能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阻碍汗腺分泌发挥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腋臭和多汗症。

菠萝蛋白酶和奥昔布宁是常用治疗腋臭抗胆碱能药物。这些药物可产生广泛的抗胆碱能作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较多,如口干、眼干、尿潴留和头痛。此外,停药通常会导致复发,不易长期使用。

激光

激光治疗腋臭的疗效主要源于激光诱导的光热效应。黑色素细胞吸收激光后,产生热效应,导致局部毛囊、大汗腺和周围组织的破坏。同样,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和微波疗法,也主要通过热效应破坏大汗腺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表 4)

Nd:YAG(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目前,有两种治疗腋臭的 Nd:YAG 激光方法。一种非侵入式的,使用 Nd:YAG 激光烧灼皮肤表面破坏汗腺的功能。 另一种是浸入式的,需要在肿胀麻醉后在腋窝外围形成多个穿刺孔。然后分离表皮和真皮,然后通过 1-2 毫米的金属管将光纤直接插入皮下层。直接在皮肤下烧灼,以有效治疗腋臭。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Lee 等人进行了一项比较研究,左腋窝使用非侵入式 1444 nm Nd:YAG 激光治疗,右腋窝的使用侵入式。 非侵入式术后瘀伤和运动障碍的恢复明显更快,但治疗效果较第二种术式欠佳。

Youn 等人研究发现,1444 nm 激光束比 1064 和 1320 nm 治疗效果更强。1444 nm 的波长有更强大的脂肪分解作用,从而提高效率并限制向周围组织的热扩散。因此,这种波长能够更有效地破坏脂肪组织中的汗腺,而对周围组织的热影响有限。

CO2 激光

治疗需将腋毛区域外扩 1 厘米。治疗终点为出现黄色浑浊液体或治疗孔散发出烧焦的气味为止。但是二氧化碳激光也有明显的副作用,治疗过深易留疤,过浅治疗效果不佳。

半导体激光

半导体激光作用范围大,能量分布更均匀,克服了与传统激光照射角度小和光热聚焦相关的问题。980 nm 半导体激光能有效靶向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和汗腺,通过光热作用治疗腋臭。此外,波长为 810 、 980 和 1440 nm 的激光器也有加热水分子的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810 和 980 nm 波长激光器能够穿透皮肤约 1.5 毫米的深度,能够有针对性地消除腋窝区域的浅表皮下脂肪组织和大汗腺,同时保持高度的安全性,同时对表皮的影响最小。

射频

通过与汗腺组织中存在的水分子共振,产生热量,促进所述组织的破坏,从而解决臭汗症。Li 等人对射频微针和手术干预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但射频治疗患者术后 1 个月满意度更高,并且并发症更少。Cho 等 人研究了长传导时间和低功率与短传导时间和高功率在治疗腋臭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长传导时间和低功率组疗效更人士。

射频的优点是简单、禁忌症少、侵入性低。患者在术后早期可能只会出现红斑和轻微瘀伤,术区域的色素沉着过度和轻度皮肤感觉麻木通常会在短期内消退。缺点易复发。

微波

微波是频率在 300 MHz 至 300 GHz 之间的电磁信号。利用电磁波固有的热能,微波选择性地靶向加热富含水分的真皮和汗腺。Johnson 等人提供的证据表明,微波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热量集中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的界面,该区域与汗腺的分布重合,而不受皮肤厚度的变化。因此可治疗腋臭。继 Johnson 开创性地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腋臭治疗之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Hsu 等人发现微波治疗腋窝腋臭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高频电针

通过毛孔对汗腺进行高频电针,利用电凝破坏汗腺组织,减少汗液分泌,从而治疗腋臭。这种治疗的疗效直接取决于术者的经验,结果不同,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虽然一些学者和小型机构继续使用这种方法,但随着新工具和技术的出现,其使用正在减少。

β粒子腋臭治疗仪

β粒子腋臭治疗仪可发出的β射线,用于照射腋窝的汗腺,导致其分泌功能受到抑制。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电离损伤。用于治疗腋臭的一般是利用90锶(90Sr)/90钇(90Y)的β粒子,由于β射线的短距离性,辐射暴露最小。在适当的吸收水平下,周围的皮肤不会面临辐射损伤的风险。

手术治疗

手术干预是目前治疗腋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术后恢复期长,以及每种术式可能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也是其缺点之一。

局部皮肤切除

双侧腋毛区域皮肤梭形切除,切除深度达腋窝浅筋膜层上方,确保完全切除大汗腺组织。随后游离切缘缝合即可。术后疤痕愈合,甚至部分患者可能会因瘢痕挛缩出现上肢运动受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采用 Z 形成形术来修改疤痕的张力线,将线性疤痕转变为弧形疤痕。通过改变疤痕的张力线,可以避免疤痕挛缩畸形的发生,从而减少其对上肢功能的影响。

此种术式近几年来已被淘汰。

小切口根治性术

小切口可以在腋毛处,也可在腋窝后方。有人开一小口,有人建议开两口。然后游离皮肤,剪除皮下脂肪和汗腺组织。

Dai 等人增加了多个长度约为 3 毫米的微穿孔,以促进手术区域的引流并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但作者没有解决微穿孔部位是否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的问题。 He 等人使用细剪刀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层分离,从而保留了皮下血管网络。随后,他们用电刀分离皮下组织到腋窝浅筋膜层,去除了汗腺-浅筋膜组织,包括大汗腺的分布区域。该方法保留皮下血管网络,以尽量减少皮瓣坏死的风险。然而,目前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汗腺主要分布在真皮附近的皮下脂肪层,这引发了人们对切除到腋浅筋膜层深度的必要性的问题。此外,腋浅筋膜下方的筋膜下区域以具有丰富的血管。因此,筋膜下血管如果受损可能导致出血增加和术后并发症。

Yoshikawa 等人采用双横切口方法,在中央腋窝内合并两个切口。单个切口会导致皮肤过度拉伸以无法充分观察,从而导致伤口愈合不佳。双横切方法满足了增强可视化的需求,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皮肤的过度拉伸。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手术后存在额外的切口疤痕。

Li 等人在腋毛区域的两个远端实施两个 W 形切口,以去除汗腺组织。这种修改不仅减轻了疤痕,而且由于切口位置原因,还有助于改善伤口引流。此外,将切口定位在腋窝的两个远端可以降低术后色素沉着过度的可能性。

小切口刮除法

在腋毛区域制作两个长约 1 厘米的小切口,以进入皮下组织。使用臭汗症刮勺,小心地刮掉皮下脂肪和汗腺组织,同时还针对毛囊的破坏,直到皮肤表面出现薰衣草色。

这种手术技术有效地根除汗腺组织以减轻腋臭,尽管由于腺体破坏不完全而导致的复发风险较大。

Wang 等人推出了一种新型锯齿状刮刀,与传统刮刀相比,疗效更佳,但是皮肤坏死风险的增加。 

一些医生联合使用剪切和刮除法。在直接可视化下,仔细切除毛囊、汗腺和脂肪组织,然后使用腋窝刮刀刮除残留的皮下脂肪、毛囊和汗腺组织。这种双重作方法尽管涉及两次手术干预,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超声乳化

肿胀麻醉后做一个 5 毫米的小切口。使用超声波空化效应诱导组织乳化和碎裂,辅以负压刮除,有效靶向汗腺组织和毛囊,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疤痕最小,并且超声能够同时分离和破碎组织,同时促进凝血止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然而,长时间暴露于皮下超声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和坏死。 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仔细注意肿胀麻醉的剂量和皮下超声的持续时间。 47

吸脂术

在腋毛外侧 1 厘米范围内注射肿胀麻醉剂,在外轮廓线的最低点切开约 1 厘米的切口。随后,使用眼科剪刀或锋利的吸脂管将皮下脂肪与浅筋膜层细致地分离。随后通过在负压下用钝吸脂插管抽吸,直到内表面皮肤达到瓷白色外观。如果发现残留汗腺,可以使用刮勺或眼科剪刀修剪。

这种技术加快了手术过程,降低了术中感染的风险,并且由于切口极小,术后疤痕最小。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改善治疗结果和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然而,设备作和技术执行的熟练程度至关重要。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将皮下脂肪与表层筋膜层完全分离,因此但仍可能出现皮肤与皮下组织接触不足,可能导致皮肤缺血和坏死。

Zhang 等人通过一到两个大约 1 厘米的切口改进这项技术,该切口根据肿胀麻醉后治疗区域的大小量身定制。随后,他们使用眼科剪刀将皮下脂肪与表层筋膜层巧妙地分离。通过在负压下使用专用旋转切割机抽吸,然后用刮勺仔细清除残留的汗腺组织,从而破坏汗腺。手术后,为了引流目的,制作了四到五个微穿孔,使用三到五卷凡士林纱布涂抹油酊剂,将皮瓣固定到皮下组织上。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钝吸脂插管抽吸方法相比,使用专门的旋转切割装置可以提高精度和易于作来破坏汗腺。有利地确保了腋窝皮下汗腺的均匀抽吸和切割,从而降低了与吸脂相关的过度修剪或修剪不足的风险。此外,术后结合引流孔和油酊固定技术,有效防止术后伤口积液,减少伤口表面皮肤坏死的可能性。

内窥镜辅助腋臭治疗

Hu 等人分别在腋中和腋后线分别切开了 10 毫米和 5 毫米的切口。使用 10 mm 套管针和 5 mm 套管针进行观察和手术。术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用内窥镜剪刀破坏大汗腺。 该方法切口小,术中视野清晰,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但是需要特定设备。

FUE 毛囊提取技术

Li 等创新性地将毛囊单位提取(FUE)技术应用于腋臭的治疗。使用相应内径毛囊提取器,沿与毛囊生长相同的方向打孔,插入至约 2.5 毫米的皮肤深度,并提取所有毛囊。 

FUE 技术在术后仅产生少数点状出血点,其特点是创伤最小,术后并发症少,对日常活动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随访期间气味明显改善,表明治疗效果明显。但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并完善作方案。

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该手术通过破坏交感神经节的纤维来进行,导致腋窝汗液分泌停止。虽然这种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汗液的产生,但可能会出现潜在的术后并发症,例如代偿性出汗、感觉异常、霍纳综合征、神经痛或气胸。此外,该手术的成本更高,导致患者接受度差。

结论

目前对腋臭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去除或抑制汗腺分泌以及控制细菌生长。目前尚无普遍理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腋臭的严重程度、患者偏好、医院可用资源和经济考虑等因素进行选择。

对于轻度病例或有疤痕体质患者,外用药物是一种方便、经济高效的选择,副作用最小,但是疗效有限且无法治愈。如果局部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注射疗法和非手术选择。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因其疗效明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有限而被普遍选择。然而,由于临床数据有限,替代注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常不推荐口服药物,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物理治疗提供了侵入性较小的替代方案,但对汗腺缺乏特异性,与手术干预相比,导致复发率更高。某些设备的普及率低,需要操作人员经验。

症状严重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彻底减少汗腺和改善腋臭症状的最有效选择。手术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并发症,例如疤痕挛缩和皮瓣坏死。引入了负压抽吸和负压旋转切割等创新设备,以提高手术效果。尽管 FUE 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显示出前景,但其疗效需要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来验证。

via:Zhang J, Han P, Yang F, Jiang B.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bromhidrosis. Skin Res Technol. 2024 Aug;30(8):e13895. doi: 10.1111/srt.13895. PMID: 39096181; PMCID: PMC11297419.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颈部皮下结节或肿块是否恶性肿瘤的判断方法

特应性皮炎历史

HPV介导的恶性肿瘤-2025 更新

HPV相关恶性肿瘤

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免疫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