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银屑病IL-23 和 IL-17 生物制剂

银屑病生物制剂发展迅猛,是皮肤疾病生物制剂应用最先进、最广泛的疾病。除了最常见的一些IL-23和IL-17生物制剂外,JAK抑制剂也逐步开发用于治疗银屑病。2021年「Lancet」发表的一篇有关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综述,介绍如下。 简介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患病率2-3%,男女、年龄发病无差异。20-40岁是发病第一高峰,55-70岁是发病第二高峰。 一般认为银屑病是由遗传易感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获得性和先天免疫途径均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易感人群可由机械创伤、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压力、晒伤或某些全身药物(如β受体阻击剂、锂、抗疟药)等刺激引发银屑病。这些因素刺激白细胞介素(IL)-23的产生,IL-23诱导几种细胞因子(包括IL-17),这些细胞因子有直接或间接改变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皮肤组织细胞的功能。 银屑病患者通常有许多共病,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动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1/4多的患者会有银屑病性关节炎,约1%的患者有炎性肠病。 共病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 银屑病有五种类型:斑块型银屑病、点滴型银屑病、反向型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包括掌跖脓疱病、肢端皮炎和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和红皮病型银屑病。 斑块型银屑病占所有病例的90%,其特征是红色斑块表面覆以银色板层鳞屑。可发生任何部位,好发于四肢伸侧、脐周、肛周、耳后和头皮。 银屑病皮损真皮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浸润,表皮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角质层Munro微脓肿形成。浸润的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IL-23,T细胞分泌IL-17。这两个细胞因子是银屑病治疗两个最主要的靶点。 表皮棘层增厚、表皮突伸长、颗粒层消失、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和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免疫细胞渗透到受影响的皮肤,并确保激活和增殖细胞的供应。 发病机制 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确定了80多个银屑病易感位点,并揭示了皮肤型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之间的遗传差异。 银屑病主要与HLA-C*06:02相关,这是一种位于PSORS1中的MHC I类分子,因此这也说明了抗原呈递和适应性免疫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PSORS1位点可能包含与银屑病易感性相关的其他基因,其功能相关性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问题。 GWAS...

不用太在意面部疤痕,新研究发现面部小疤痕对吸引力没有显着负面影响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轻微的面部疤痕对吸引力评级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甚至被认为比平均水平稍微友好一些。 愈合良好的疤痕通常不会对个人的第一印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增加友善感。 该研究,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在线调查来测试面部疤痕的影响。大约 1,800 名在线参与者,平均年龄 39 岁,约 55% 为男性。他们根据自信、友善和吸引力对 50 张不同的面孔进行了评分。五十张中性表情的来源于 芝加哥人脸数据库 。 这些照片的根据男性和女性平均分布,背景接近美国人口的种族和民族多样性。 研究人员通过在不同位置和方向添加 14 个独特的疤痕,对面部照片进行了数字化修改。 疤痕面孔的吸引力平均评分(0 到 5 分)为 4.25,无疤痕面孔为 4.26。 研究发现有疤痕的面孔实际上比没有疤痕的面孔更友善,平均友好得分为 4.27 为 4.27,无疤痕面孔为 4.23。 结果表明还存在一些微妙的相互作用: 疤痕垂直于面部张力线的情况下 ,如在中下眼睑有疤痕的面孔在吸引力、自信和友善方面的 评分较低 。 如果 疤痕与静止张力线平行而不是垂直,则同一位置的下眼睑疤痕实际上更具吸引力。 这对担心面部疤痕的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尽量减少疤痕的严重程度,尤其是面部疤痕,是整形外科医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到 2023 年,疤痕护理行业的产值预计将超过 340 亿美元。 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 ,疤痕修复是第三大最常见的重建手术类型,2020 年有近 264,000 名患者进行了手术 。 我们的脸对我们的身份至关重要,并且承担着自我表达的很大一部分负担。然而,人们对面部疤痕愈合良好的社会后果知之甚少。 对于那些担心面部疤痕或切口可能会对他们的外表或其他人的看法产生负面影响的患者来说,这个研究的发现也许是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并没有改变面部疤痕严重程度对审美的影响,另外面部疤痕的影响还取决于面部张力线的位置、位置和方向。 https://journals.lww.com/plasreconsurg/pages/default.aspx https://www.psychnewsdaily.com/facial-scars-no-impact-on-attractiveness/

猴痘有了新名称:Mpox

猴痘以前称为「Monkeypox」,但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布今后这个疾病有了一个新的名称「Mpox」。在逐步淘汰旧名称之前,旧术语将与新术语一起使用一年。但是还不知道中文如何翻译。 改名原因 猴痘是一种于 1958 年首次在研究用猴子身上发现的疾病。人类猴痘于 1970 年首次被发现。因此命名为「Monkeypox」最初的原因是在猴子中发现由该病毒。 但猴痘这个名字一直在造成麻烦。 猴子一直与非洲人、黑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你说猴痘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它是一种非洲疾病。所以这就是它对非洲人和黑人血统人污名化的原因。 因此很多人呼吁对猴痘重新命名。 根据  WHO 引入了疾病命名建议 ,该指南指出疾病名称不应污名化地点、人群或动物。比如在 Covid 大流行期间,也建议 使用希腊字母表中的字母 来指代变体,因为这样无污名化且易于发音。 将猴痘更改为 Mpox。此名与原名有联系,但是看起来污名化程度较低。Mpox 中的「pox」指「痘」,确实给人一种正确的印象,即这种疾病以「痘」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皮肤上。 世卫组织说 Monkeypox 将在明年逐步淘汰,Mpox 作为永久名称。 但是现在还有几种疾病与一些国家的位置有相应的名称,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比如埃博拉病毒是因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是源头。拉沙热 (Lassa fever)是因为在尼日利亚东北部拉沙镇发现了第一批病例。 就是不知道今后牛痘有啥意见没有。 猴痘流行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链很短,由痘病毒科和正痘病毒属的猴痘病毒(MPV)引起。 MPV首次从表现出天花样病变的食蟹猕猴中分离出来。该疾病的名称是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Statens血清研究所创造的,该机构饲养猴子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和生产。 随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9个月大的男婴身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畜传播。1970年,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又报告了5例人类猴痘病例(4例为4-9岁儿童,第5例为24岁成人)。1970年至1980年期间,中非和西非国家共报告了59例其他零星爆发的猴痘病例,大多与野生动物接触有关。 1970年到2017年,MPV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布拉柴维尔、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南苏丹)零星暴...

空气污染与每年近百万死产有关

根据第一项全球研究,每年近 100 万例死产可归因于空气污染。 该研究估计,几乎一半的死产可能与接 PM2.5 污染颗粒有关,这些颗粒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该研究覆盖了亚洲、 非洲 和拉丁美洲的 137 个国家,其中 98% 的死产都发生在这些国家。 众所周知,脏空气会增加死产的风险,但这项研究是第一个评估胎儿死亡人数的研究,该项研究纳入了 45,000 多例死产和活产数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 2020 年报告中,称死产为「 被忽视的悲剧 」。 死产对母亲及其家人影响很严重,因此预防死产可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平等。  2018 年首次在胎盘中被检测到 空气中污染的颗粒,发现污染空气与 流产 、 早产、低出生体重 和大脑发育障碍的增加密切相关。后来研究发现 胎儿的肺部和大脑中也发现 有毒空气污染颗粒。 中国已颁布环境保护政策,这些保护环境政策可以防止死产。此外,空气污染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关,如戴口罩、安装空气净化器、空气污染时避免外出,也可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孕妇。 该研究纳入了 1998 年至 2016 年间来自 54 个中低收入国家 (LMIC) 的死产和空气污染数据,如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日利亚,用于估计 137 个 LMIC 国家中因接触 PM2.5 而导致的死产数量,同时考虑到污染空气对大龄母亲的影响更大这一事实。该研究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最新一期。 该研究中几乎所有母亲都接触 PM2.5 污染,其水平高于 WHO 目前的每立方米 5 微克 (μg/m3) 指导水平 。研究估计,2015 年在研究国家记录了 209 万死产,其中 950,000 例 (45%) 归因于 5 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暴露水平。 2021 年,世卫组织的 PM2.5 指南为 10 微克/立方米,研究中 99% 的母亲暴露在更高水平的污染空气。研究发现,这与 830,000 例死产有关,占总数的 40%。 在巴基斯坦、印度 、尼日利亚和中国,PM2.5 污染造成的死产比例特别高。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PM2.5 暴露增加约 10 微克/立方米与死产风险增加 11% 相关。 死产总数从 2010 年的 231 万下降到 2019 年的 193 万。研究人员表示,中国等一些国家的空气污染减少可能是造成这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估计,将空气污染降低...

维生素 K1 有助于降低老年人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骨折

老年骨折可能会改变生活,尤其是年龄越大髋部骨折影响就越大,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无法独立照顾自己,死亡风险更高。 埃迪斯科文大学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一些措施来帮助降低老年骨折的风险。 该研究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研究了近 1400 名澳大利亚老年妇女的骨折相关住院与维生素 K1 摄入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超过 100 微克维生素 K1(相当于约 125 克深色多叶蔬菜或一到两份蔬菜)的女性比每天摄入 60 微克的女性,其发生骨折的可能性降低 31%。 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更明显,服用维生素 K1 最多的人将住院风险降低了近一半 (49%)。 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 K1 的益处,维生素 K1 除可以增强心血管健康,还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 原因可能是维生素 K1 依赖性骨蛋白(如骨钙素)羧化的关键作用,骨钙素可以提高骨骼韧性。 之前的 ECU 试验表明,每天摄入不足 100 微克的膳食维生素 K1 对于这种羧化作用来说可能太低了。 维生素 K1 还可以通过抑制各种骨吸收剂来促进骨骼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吃什么——吃多少? 每天摄入 100 微克以上的维生素 K1 是最理想的,而且这并不难做到。 每天食用 75-150 克(相当于一到两份)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和卷心菜等蔬菜就可以轻松摄入这么多维生素 K1。 富含维生素 K1 的食物 蔬菜:羽衣甘蓝、菠菜、西兰花、四季豆 水果:李子、奇异果、鳄梨 via: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1/221128101233.htm

蛋白质形状预示帕金森病

健康人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脊髓液中一些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形状。将来可将这些蛋白作为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标志。 使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和诊断许多人类疾病。帕金森病则不同:迄今为止,临床上还没有这种生物标志物用于预示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Paola Picotti 领导的团队新发现可能弥补这一缺憾。刚刚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 76 种可能作为检测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质。 不同的蛋白质结构 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在健康和患病个体中都发现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但它们的分子都以不同的形状(或结构)存在。表明疾病的不是某些蛋白质,而是它们所呈现的形状。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分析体液中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可以识别疾病。 下一步将是彻底测试发现的蛋白,并使用大样本的患者群体来验证有效性。 从目前所看到的实验结果来看,这些蛋白实际上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指标。 衡量结构变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纳入了 50 名健康人和 50 名帕金森病患者的脑脊液。 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称为 LiP-MS 的特定方法来测量蛋白质组(即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的总数),并且可以测量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和变化的确切位置。 由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或者实际上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假设帕金森氏症患者和健康个体会表现出某些蛋白质的不同形状。 本研究标志着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将该方法应用于疾病。 进一步分析 在后续步骤中,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改进 LiP-MS 方法以放大生物标志物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疾病的灵敏度。 此外,科学家们希望测试新的生物标志物,以评估它们检测帕金森氏病的特异性,或者是否可能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重叠。未来,研究人员还想用他们的方法来确定帕金森病的亚型,并对病程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Marie-Therese Mackmull, Luise Nagel, Fabian Sesterhenn, Jan Muntel, Jan Grossbach, Patrick Stalder, Roland Bruderer, Lukas Reiter, Wilma D. J. van de Berg, Natalie de Souza, Andreas Be...

老年人应该冒险进行大手术吗?

根据一项重要的新研究 ,近1/7的老年人大手术后一年内死亡,该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在手术时面临的风险。 患有痴呆症(33% 在一年内死亡)和虚弱 (28%) 的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更大。急症手术的患者 (22%)风险也高。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手术风险也相应增加:90 岁或以上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是 65 至 69 岁患者的六倍。 尽管 65 岁及以上的患者占美国所有手术的 近 40% ,但缺少有关这些手术结果的数据。 我们在不了解老年人的手术长期结果,特别重要的是关于有多少老年人死亡、出现残疾、不能再独立生活或在大手术后生活质量显着恶化的信息。 本项新研究纳入了 2011 年至 2017 年传统医疗保险的索赔数据和国家健康与老龄化趋势研究的调查数据。 大手术指在手术室进行全身麻醉下侵入性手术。如骨折的髋关节置换、心脏搭桥术、结肠癌根除术、切除胆囊、心脏瓣膜术和疝气修补术等手术。 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脏病或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他们术后问题更多。 两年前另一项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大手术后六个月仍未恢复到基线功能水平。最有可能康复的是那些可以提前准备择期手术的老年人。 去年的 另一项研究 发现, 65 岁及以上的人群每年约有 100 万例大型手术,其中包括大量接近生命尽头的手术。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一直缺乏记录老年人手术范围的数据。 这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手术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如何定义合适的手术? 例如一位 93 岁的患者,他得知自己肝脏、心脏和肺部疾病之外还患有早期结肠癌。经过深入讨论并被告知结果不佳的风险很高,患者决定不进行侵入性治疗。 患者决定宁愿冒癌症缓慢发展的风险,也不愿接受大手术和并发症的风险。因为手术的风险可能大于疾病的影响。 via: https://khn.org/news/article/seniors-major-surgery-new-research/

化疗可能会增加后代的疾病易感性

一项新研究表明,某种化疗药物可能会给青少年癌症幸存者会把毒性遗传给子孙后代。该研究发现,接受异环磷酰胺药物治疗的雄性青春期大鼠的子代和孙代的疾病发病率增加。虽然其他研究表明癌症治疗可以增加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疾病的机会,但这是最早表明易感性可以遗传给未暴露第三代的研究。 华盛顿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表明,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可能会给青少年癌症幸存者会把毒性遗传给子孙后代。 该研究发表在 iScience 在线版 ,异环磷酰胺药物治疗的雄性青春期大鼠的后代和孙子的患病率会增加。虽然其他研究表明癌症治疗可以增加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疾病的机会,但这是最早表明易感性可以遗传给未暴露的后代的第三代的已知研究之一。 异环磷酰胺是一种氮芥类烷化剂,可用于治疗癌症。 异环磷酰胺的结构与环磷酰胺十分类似,区别仅仅在于后者侧链氮原子上的一个氯乙基被移到环上的氮。异环磷酰胺在1971年由德国Asta-Werke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17年的测试后被FDA在美国批准进入市场。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化疗患者生育的孩子,那么他们的孙子,甚至曾孙,可能会因为他们的祖先接触过化疗而增加疾病易感性。 这些发现不应阻止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因为目前化疗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并阻止它们繁殖,但由于它们会影响整个身体,包括生殖系统,因此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鉴于这项研究的意义,研究人员建议计划以后要孩子的癌症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在进行化学疗法之前使用低温保存精子或卵子。 研究人员让一组年轻的雄性大鼠在三天内接触异环磷酰胺,模拟青春期人类癌症患者可能接受的治疗过程。这些老鼠后来与未接触过药物的雌性老鼠交配。由此产生的后代与另一组未接触过药物的大鼠再次交配。 由于父代精子接触过药物,第一代后代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化疗药物。但研究人员发现,不仅是第一代,而且没有直接接触药物的第二代的疾病发病率更高。虽然世代和性别存在一些差异,但相关问题包括肾脏和睾丸疾病的发病率更高,青春期延迟和轻度焦虑,表明评估风险的能力降低。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大鼠的表观基因组,这是一种独立于 DNA 序列但影响基因表达(包括打开或关闭基因)的分子过程。先前的研究表明,接触有毒物质,特别是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表观遗传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下去。 研究人员的分析结果显示,两代人的表观遗传变化与最初暴露的大鼠的...

近一半的年轻人听音乐声音太大,如何安全使用耳机?

日常谈话的音量是 70 分贝。听力学家说,为了防止听力损失,音量不应该太高。为防止听力受损,在使用电话或其他收听设备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 60%。 音量过大易损伤听力 成人的噪音水平不应超过 85 分贝,儿童不应超过 75 分贝。正常谈话发生在 70 分贝或以下。全世界有多达 13.5 亿年轻人由于听音乐的音量过大而面临更高的听力损失风险。 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 ,12-35 岁的人在使用 MP3 播放器和智能手机时通常会以 105 分贝的音量收听音乐和其他内容 。当他们参加音乐会时,平均噪音水平在 104 到 112 分贝之间。 这种做法会危听力。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研究人员解释说 ,它还会增加一个人患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的风险 。 然而,这种做法很普遍。大约 48% 的年轻人,包括 24% 的青少年,收听行为不安全,通常音量过大或者活动环境过于喧闹。 世卫组织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2000 年 - 2021 年的 33 项研究得出了这些数字。这些研究均无法确定听力损失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 去年,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12-19 岁的人群中,有 17% 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噪音性听力损失;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它是永久性的。许多专家表示,与 30 年前相比,人们在更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听力。 听力损失的早期迹象之一是在背景噪音很大时听不清对话,另一个迹象是耳鸣。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超过 4.3 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每个人的风险取决于他们所接触的巨响的音量、长度和频率。 儿童听力损失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并引起积极性和注意力问题。根据 CDC 的数据 ,成年人听力损失与心理健康差、抑郁、认知障碍甚至心脏问题有关 。 多大声才算太大声? 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 一个 粗略的经验法则是 ,如果你正在使用耳塞,请将它们取出并保持一臂远,如果你在一臂之外仍能清楚地听到音乐,那就是声音太大了。 这里有一些 其他技巧 可以 降低噪音 引起的听力损失的风险。 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朵保护装置,例如音乐家使用的高保真耳塞。 尽可能远离嘈杂的噪音。 使用收听设备时,将音量限制在最大音量的 60%,并且一次使用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有些手机会在噪音太大时提醒您。 将收音机和电视的音量调低到无需提高...

研究进展:HIV感染会在细胞中留下“记忆”

HIV感染会在细胞中留下“记忆” 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尽管通过治疗抑制了病毒,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合并症仍然存在。这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慢性炎症,以及抑制甚至根除体内的 HIV 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HIV 初始感染的“免疫记忆”是 HIV 感染者易患长期炎症的原因,使他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合并症。这项研究强调了医生和患者认识到抑制甚至消除 HIV 并不能消除这些危险合并症的风险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合并症在其他病毒感染(包括 COVID-19)后持续存在。 带状疱疹可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风险 最新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近 30% ,该风险可能会持续带状疱疹后 12 年或更长时间,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风险可能更大。 其实对这个研究,我怀疑是疫苗公司资助做的。 水果、茶和葡萄酒的抗氧化黄酮醇可减缓记忆力下降 如果人们吃或喝更多含有抗氧化黄酮醇的食物(茶和酒以及几种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黄酮醇),记忆力下降的速度可能会减慢。 参考文献: Larisa Dubrovsky, Beda Brichacek, N.M. Prashant, Tatiana Pushkarsky, Nigora Mukhamedova, Andrew J. Fleetwood, Yangsong Xu, Dragana Dragoljevic, Michael Fitzgerald, Anelia Horvath, Andrew J. Murphy, Dmitri Sviridov, Michael I. Bukrinsky.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arrying HIV-1 Nef induce long-term hyperreactivity of myeloid cells. Cell Reports, 2022; 41 (8): 111674 DOI: 10.1016/j.celrep.2022.111674 Sharon G. Curhan et al. “Herpes Zoster and Long‐Term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OI: 10.1161/JAHA.1...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特应性皮炎历史

疥疮治疗指南

HPV相关恶性肿瘤

HPV介导的恶性肿瘤-2025 更新

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免疫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