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IL-23 和 IL-17 生物制剂
银屑病生物制剂发展迅猛,是皮肤疾病生物制剂应用最先进、最广泛的疾病。除了最常见的一些IL-23和IL-17生物制剂外,JAK抑制剂也逐步开发用于治疗银屑病。2021年「Lancet」发表的一篇有关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综述,介绍如下。 简介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患病率2-3%,男女、年龄发病无差异。20-40岁是发病第一高峰,55-70岁是发病第二高峰。 一般认为银屑病是由遗传易感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获得性和先天免疫途径均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易感人群可由机械创伤、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压力、晒伤或某些全身药物(如β受体阻击剂、锂、抗疟药)等刺激引发银屑病。这些因素刺激白细胞介素(IL)-23的产生,IL-23诱导几种细胞因子(包括IL-17),这些细胞因子有直接或间接改变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皮肤组织细胞的功能。 银屑病患者通常有许多共病,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动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1/4多的患者会有银屑病性关节炎,约1%的患者有炎性肠病。 共病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 银屑病有五种类型:斑块型银屑病、点滴型银屑病、反向型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包括掌跖脓疱病、肢端皮炎和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和红皮病型银屑病。 斑块型银屑病占所有病例的90%,其特征是红色斑块表面覆以银色板层鳞屑。可发生任何部位,好发于四肢伸侧、脐周、肛周、耳后和头皮。 银屑病皮损真皮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浸润,表皮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角质层Munro微脓肿形成。浸润的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IL-23,T细胞分泌IL-17。这两个细胞因子是银屑病治疗两个最主要的靶点。 表皮棘层增厚、表皮突伸长、颗粒层消失、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和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免疫细胞渗透到受影响的皮肤,并确保激活和增殖细胞的供应。 发病机制 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确定了80多个银屑病易感位点,并揭示了皮肤型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之间的遗传差异。 银屑病主要与HLA-C*06:02相关,这是一种位于PSORS1中的MHC I类分子,因此这也说明了抗原呈递和适应性免疫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PSORS1位点可能包含与银屑病易感性相关的其他基因,其功能相关性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问题。 GWAS...